新形势下长三角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协同问题研究

研究
团队

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副院长、正高经济师 杨波

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心 张璞玉、朱伟涛、项颖倩、万欣、闫晶、张方闻

  一、研究背景和目的

  汽车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过去10年汽车零售消费额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定在10%上下),产业链长、涉及面广、带动性强、国际化程度高。我国是汽车产销第一大国,2022年国内汽车产量超过2700万辆,销量超过2600万辆,约占全球的1/3。长三角地区是我国汽车产业重要集聚区,汽车产量占全国1/4,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国38%;汽车零部件是国内零部件产值最大的区域,占全国零部件产值37%。集聚了上汽、特斯拉、吉利、奇瑞、蔚来等知名整车企业,潍柴动力、均胜电子、中策橡胶等众多零部件企业(占据全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百强榜40席),几乎覆盖汽车全部生产环节。

  当前正处于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颠覆性变革的重要节点,市发展改革研究院课题组承接市发改委专项课题,深入研究分析产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趋势,探寻当前汽车产业链供应链主要环节发展面临的痛点难点,提出破解行业发展瓶颈、助力国产品牌培育、产业整体量级提升等方面的政策建议,供有关方面决策参考。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对发展趋势作了系统梳理。重点分析近年来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变化的新形势和新趋势。总体来看,我们认为汽车产业发展形势面临五方面的重大变化。一是新能源汽车浪潮推动全球汽车产业格局变化。二是电气化、智能化推动驱动汽车产业链成本结构的变化。三是技术渗透推动供应链体系结构变化。四是汽车产业链向绿色化、低碳化转型。五是从“硬件主导”向“软硬兼有”转型。

  对产业形势作了基本判断。基于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发展趋势,结合调研企业及专家观点,形成关于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的三点综合判断。一是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将进一步强调市场机制作用,国家补贴政策落幕、社会资本退烧、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将加快从政策驱动走向市场驱动。二是新能源汽车发展将催动新一波产业链变革,催生适应新时代的产业链形态。三是新能源汽车发展将进一步强化技术对产业的支撑作用,开启新一轮技术研发创新周期。

  对问题瓶颈作了深入剖析。重点分析了现阶段长三角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协同的三大关键问题。一是新能源车企或传统车企的新能源板块普遍面临盈利瓶颈。二是新形势新趋势下,长三角高度成熟的金字塔结构供应链转型带动效率不足。三是部分核心零部件仍面临技术压制和市场壁垒。

  对产业发展作出针对性建议。针对新能源车企盈利问题,建议一是强化规模经济和链式带动效应,巩固提升长三角在全球汽车产业发展格局中的体量优势。二是强化政府资本对高研发投入企业的资金支持。三是加速新能源汽车相关配套支持。针对产业链、供应链模式转型方面,建议一是强化区域联动,实施长三角汽车升级计划,联合支持传统汽车零部件企业转型。二是把握供应链重组机遇,培育长三角本土的新型整合供应商(Tier1)。三是构建本土化汽车产品标准体系,提升长三角区域话语权。针对汽车核心零部件仍面临技术压制和市场壁垒问题,建议一是三省一市建立跨部门、跨区域短板技术识别机制和关键技术长短板清单,形成底层技术和关键技术的联合创新体,依托龙头企业开展联合攻关。二是整合区域优质资源,加快提升国产工具软件能力,强化保险等汽车服务配套,协同培育更具活力的汽车产业链生态。三是聚焦整车厂需求,协同提升传统汽车核心部件和基础材料加工生产能力,打造安全可控的供应链休系。

  三、研究的主要创新

  基于长三角视角分析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问题。协同构建长三角汽车产业链供应链既是充分发挥长三角汽车产业集群基础优势的内在要求,也是积极应对新形势下汽车行业发展不确定性及高风险性冲击的迫切需要,本课题研究有助于长三角地区前瞻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汽车产业转型跨越式发展,尤其是推动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进一步巩固提升长三角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

  基于多维度分析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问题。具体从企业盈利能力、核心技术水平、产业链带动模式等多个维度和层级对长三角汽车产业链、供应链进行深度剖析,并提出强化汽车产业规模经济和链式带动效应、强化传统汽车零部件企业转型、强化产业链核心技术协同创新等针对性对策,具有较强的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