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路径研究

研究
团队

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副院长、正高级经济师 杨波

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心 闫晶、张方闻

  一、研究背景和目的

  党的二十大开启了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二十大报告首次系统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五个方面的现代化,包含了实现高质量发展、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九个方面的本质要求。同时指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长三角区域是唯一致力于实施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区域,也是一体化发展程度最好的区域。示范区作为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一田三新”功能定位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要求高度契合,应率先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路径。示范区要紧扣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内涵,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入探索跨省域现代化共建路径,在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方面生动展示中国式现代化现实图景。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系统梳理阶段性成效。重点对照示范区“一田三新”战略定位,梳理示范区从开局破题到全面发力再到深化攻坚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一是一体化制度创新试验田的示范效应突显,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含金量”高的制度创新成果。二是生态优势转化新标杆的势能不断积蓄,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品质逐步提升,“世界级湖区”建设基础进一步夯实。三是绿色创新发展新高地的格局逐步清晰,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加速激发,绿色创新发展新高地格局逐步形成。四是人与自然和谐宜居新典范的形象跃然眼前,着力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公共服务项目共建共享,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进一步提升。

  总结借鉴样本经验。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亦有一些区域或与示范区的目标定位相似,或与示范区面临的挑战相似,他们在各自的优势领域有一些经验值得示范区借鉴。例如,雄安新区致力于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引擎,在制度创新体系、生态环境治理、产业科创要素集聚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借鉴意义。粤港澳大湾区在人才政策、科技创新、财政金融、营商环境、制度改革等方面贡献了不少制度创新样本与先行先试经验,值得示范区参考。

  深入剖析问题挑战。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五周年,长三角区域肩负的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水平、带动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使命更加强烈,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深层次改革攻坚等任务挑战也更加艰巨。一是制度创新进入纵深推进阶段,还存在相应实施细则缺乏、改革试点有待协同等难点。二是空间开发进入功能导入阶段,土地供需仍不匹配。三是绿色发展进入加码提速阶段,“以好风景带动新经济”的绿色发展新模式尚未形成。四是科技创新进入蓄势聚能阶段,整体创新浓度仍显不足。五是跨域共富进入提质增效阶段,在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和布局方面仍存在失衡,在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差距方面仍面临较大压力。

  明确思路举措建议。聚焦持续深化一体化制度创新和全面推进生态绿色高质量发展,针对面临的问题挑战与现实需求,加强重大改革举措系统集成,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一是健全统一规划体系,创新土地管理机制;二是深化生态环保制度,加快生态优势转化;三是完善要素流动机制,促进资源高效集聚;四是健全产业协同机制,建设产业创新高地;五是推进跨域共同富裕,提升优质服务供给;六是优化跨域治理模式,强化发展支撑保障。

  三、研究的主要创新

  在系统梳理示范区取得的阶段性成效基础上,牢牢把握“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把示范区高水平建设放在中国式现代化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新要求中谋划,提炼总结了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样本经验,围绕示范区面临的现实需求和问题挑战,从规划土地、生态环境、要素流动、产业协同、共同富裕、治理模式等方面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为有关部门政策制定和项目推进提供了支撑和参考。

  •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