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推进行政审批改革与事中事后监管思路与举措研究

研究
团队

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改革创新研究所所长、正高级经济师 王果

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改革创新研究所 康乃馨、黄兆琦

  一、研究背景和目的

  以更高标准、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着重加强审管联动、管服结合、释放改革整体效能,对于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打造世界一流宜商环境以及进一步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浦东新区率先探索开展了行政审批服务“单一窗口”、“证照分离”、“一业一证”、市场准营承诺即入、综合监管“一件事”等改革创新,在政府“放管服”改革基础制度创新方面走在前列。但也要看到,随着改革纵深推进,开放的大门进一步敞开,对改革的系统性、体系化、集成性要求越来越高,统筹发展与安全的任务越来越重,需要把事中事后监管的方式有效嵌入到部门日常管理与服务职能中,掌握应对风险挑战的战略主动,而不是把事中事后作为“监管盆景”,以事中事后监管贯穿企业全生命周期,开展系统性、集成式、一体化的综合监管改革。

  本研究回顾了浦东新区行政审批改革制度创新历程,深入总结浦东新区推进事中事后监管的实践经验,结合新时代新阶段新要求,立足风险点拆解剖析,研究协同推进行政审批改革与事中事后监管的思路举措,促进行政审批改革深化和整体效能提升。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对背景趋势作了研判梳理。当前,浦东新区以更高标准、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着重加强审管联动,主要面临以下新形势:一是技术发展呈现新趋势,“科技赋能”加快政府数字化转型。二是优化营商环境提出新要求,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有为善为。三是监管场景呈现新态势,完善一体化综合监管制度体系。四是回应市场主体新诉求,探索审管协同推进的改革路径。

  对现状基础作了分析解读。基于“证照分离”、“一业一证”、市场准营承诺即入制、综合监管“一件事”等重点改革的实践经验,浦东新区不断优化审批制度改革、推进事中事后监管,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效,然而在如何更好地推动审管衔接方面,还面临着部分瓶颈问题:持续破解准营难题,但事中事后监管的基础性制度仍有待完善;持续丰富监管场景,但制约监管效能提升的瓶颈问题仍待突破;持续创新监管手段,但适应新形势新变化的监管能力有待提升。

  对经验做法作了分类归纳。新加坡准入准营监管实践范例、香港“方便营商及精明规管”计划、欧盟《人工智能法案》监管思路、北京创新构建“6+4”一体化综合监管体系、深圳建设“秒报秒批一体化”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等区域先行先试推进审管联动的探索,借鉴意义在于:改革理念上坚持“审服”一体,从市场主体需求出发;改革路径上推进“审管”联动,着重改革系统集成;改革目标上体现“管服”职能,打造整体性政府;改革手段上体现“多元”共治,加快科技赋能监管。

  对思路举措提出详细建议。围绕解决审管政策与受众需求脱节、协同监管落地难、数据信息难打通、审管两端“头多力散”等主要问题,提出以下建议:一是注重寓管于服,加强事前风险预防指导让政策透明可预期;二是实施分级分类,运用“信用+风险”提升监管精准有效性;三是坚持综合一体,风险全流程管理贯通审批监管全链条;四是加快开发场景,围绕场景强化监管制度手段集成运用;五是加强法治保障,建立健全与改革创新相匹配的法律支撑。

  三、研究的主要创新

  本次研究梳理回顾了浦东新区行政审批改革的制度创新历程,对标分析了新加坡、香港、欧盟、北京、深圳等国内外先进地区推进审批与监管改革方面的探索,从加强事前指导、分级分类监管、风险全流程管理、监管场景开发、加强法治保障五个角度提出了协同推进行政审批改革与事中事后监管改革的实施路径,有助于政府相关部门决策参考。

  • 改革创新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