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优化我市绿建补贴政策的几点建议——基于深圳“弃补”的启示

研究
团队

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能源环境研究所所长、高级经济师 张瀚舟

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能源环境研究所 周谢蕴

  一、研究背景和目的

  绿色建筑是绿色发展的重要领域,政府引导并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对于促进全面绿色转型有着重要意义。由于政府扶持力度相对较大,因此上海、深圳绿色建筑的质量、数量均走在全国前列。然而近期深圳先后出现了3起开发商“弃补”事件,弃补量占同年评审量的60%。当地主管部门发现建筑的大量绿色功能未启用、停用、已拆除,甚至有些处于“零维护”状态。开发商宁愿放弃补贴,也不肯进行整改或持续运行,“弃补”现象引发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研究团队面向主管部门、大型企业开展深入调研,了解深圳绿色建筑“弃补”现象的原因,结合上海绿色建筑的政策实施情况,未雨绸缪,提出优化建议。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经调研发现,深圳绿建“弃补”现象背后反映的是补贴政策未起到应有效果、寻租骗补情况时有发生、企业积极性不强等现实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承诺性条款“形同虚设”,缺乏监督反馈机制;二是补贴发放滞后,难以弥补企业资金周转;三是绿色建筑标准不够清晰明确,开发商难以实际落地;四是政府补贴未有效调动市场主体意愿;五是现有补贴政策难以促进绿色建筑全产业链发展;六是“寻租”行为导致实质性退绿。

  相较于新兴城市深圳,上海既要在新建建筑上严格落实绿色建筑标准,又要确保老城区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顺利实施。上海在补贴模式上和深圳基本相同,虽然目前还无“弃补”发生,但是深圳企业出现的问题,上海企业也同样面临。因此结合上述问题及解析,课题组认为上海应当未雨绸缪,系统梳理绿色建筑补贴政策,并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相应的优化调整:

  一是引入三方专业机构,逐步建立独立审查机制。一方面,政府将补贴发放到企业之后,需要及时对补贴的发放、使用和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估。另一方面,将资金审查与技术审查相结合,通过数字化、市场化手段维护补贴发放的合规、公平。

  二是优化补贴结构,调动产业链上下游内生积极性。可将一部分补贴从开发商转移至如绿色建筑材料研发企业之类的上游部门,或转移至租赁、购买、使用绿色建筑的下游消费者,刺激绿色建筑行业全链条的发展。

  三是明确认证标准,建立更贴合实际的认证体系。坚持以科学、客观、实际为导向,从技术要求、申请流程等多个角度出发,建立一套通俗易懂,满足开发商实际需要的绿色建筑认定申请指引。

  四是加快发展绿色金融,以市场化力量促进绿色建筑发展。可考虑在绿色债券、绿色贷款等传统绿色金融工具的基础上,建立绿色贷款贴息基金和绿色价格风险基金等新的扶持政策,为产业链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与价格支持。

  此外,针对上海目前存量建筑规模较大、改造成本高、基础工作较为薄弱等现实问题,建议在新建建筑100%绿色化的基础上,对既有建筑的绿色化改造进行合理规划,制定分阶段发展目标,从有条件有意愿的街道开始,示范试点,逐步积累改造经验,适度稳妥推进。

  三、研究的主要创新

  1、绿色建筑补贴政策的目的是通过政策引导促进绿色建筑的健康发展,形成行业内的正向循环。然而从实际效果来看,深圳绿色建筑补贴政策在执行的过程中遇到了诸多现实问题。课题组前往相关主管部门和企业开展实地走访和调研,了解深圳绿色建筑“弃补”现象的现状,从政策设计、政策执行、监管机制、资金周转、技术标准等方面详细梳理“弃补”现象所面临的问题,揭示了“弃补”现象产生的原因,对于解决深圳绿色建筑“弃补”问题具有一定作用,也对推动上海进一步开展绿色建筑的建设和改造具有借鉴意义。

  2、上海在绿色建筑补贴模式上和深圳基本相同,区别在于补贴金额更高、扶持力度更大,虽然上海目前还无“弃补”现象发生,但未来上海也可能面临深圳出现的问题。本课题结合深圳绿色建筑“弃补”现象的原因和上海推进绿色建筑建设和改造过程中面临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建议,涉及审查机制、补贴结构、认证标准和绿色金融等方面,对推进上海绿色建筑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对加强上海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绿色城市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应用成果:发表简报《关于优化我市绿建补贴政策的几点建议——基于深圳“弃补”的启示》,为有关部门制定和优化本市绿建补贴政策提供了决策参考。

  • 能源环境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