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和上海实践研究

研究
团队

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正高级经济师 沈杰

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王雯莹、周继洋

  一、研究背景和目的

  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已成为文化领域助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文化数字化从工程项目上升为国家战略。2022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明确提出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远景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把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数字经济优势是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攻点之一,上海文创产业数字化发展已经形成一定优势和范式,涌现出哔哩哔哩、阅文集团、米哈游等一批数字文化龙头企业,并积极探索数字景区、数字场馆、数字阅读、云演艺等全新应用场景。对上海文创产业的实践情况进行摸底,梳理优势、把握瓶颈问题,找准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发力点对于推动上海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2023年3月,上海市文创办公布2023年度重点产业研究类项目目录,我院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组成课题组成功申报《文化创意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和上海实践研究》项目。在课题推进过程中,课题组围绕文创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背景条件、上海实践、问题瓶颈等展开研究,并借鉴国内外文创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经验进而提出推动上海文创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路径建议。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对上海文创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优势禀赋进行了分析。一是厚实良好的数字文创产业发展基础。上海2022年文创产业总产出21884亿元,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13%左右,数字文化创意产业细分领域领先发展。二是持续推进的数字文创产业支持体系。上海进行了战略层面的顶层设计架构,在政策层面,2023年推出《上海市打造文旅元宇宙新赛道行动方案(2023-2025年)》,呼应国家战略出台《上海市贯彻落实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实施方案》;在资金支持方面,2022年市级文创产业发展扶持资金重点向数字化转型等新兴领域、向中小微文创企业倾斜,设立目标规模20亿元的上海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基金。三是潜能巨大的数字文旅消费市场,“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的新业态新模式在上海更有市场,如网络视听平台用户约5.14亿,覆盖全国网民的48.2%。

  对上海文创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情况进行归纳提炼。一是推进文化数据资源开发,如加快馆藏资源数字化进程、积极搭建文化资源平台等。二是着力产业底层技术创新,如在交互技术、人工智能、网络运算技术、区块链技术上积极攻关克难。三是拓展文旅消费应用场景,如数字化赋能传统赛道、数字原生赛道加快布局等。四是加快重大项目综合运用,如数字文创园区集聚优势显著、数字文化节赛活动影响力不断提升等。

  对文创产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问题瓶颈进行了分析。文创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是系统性工程,跨行业、跨领域、跨部门,引领文创产业颠覆性变革,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势必面临一系列要破解的问题瓶颈,主要包括数字化转型顶层设计尚需健全完善、文创产业数字化创新发展能级还需提升、文创产业数字化人才严重缺乏、文创产业数字化发展环境仍待优化等。

  对推动文创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提出对策建议。数字化转型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关键一环,上海要持续发挥数字文化产业优势,在数字化转型发展中形成自身的创新机制和模式,提升数字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影响力。课题组提出推进顶层设计赋能文创产业数字化转型、全面提升数字文创产业竞争力、着力发展数字文化消费新场景、持续强化数字化人才支撑体系建设、加快优化文创产业数字化发展环境等对策建议。

  三、研究的主要创新

  1、全面客观评价上海文创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情况。文创产业细分领域多,且数字化转型发展的覆盖面既包含游戏、网络文学、网络视听等“数字原生赛道”,也有影视、演艺、文博、旅游、会展等传统业态。课题组聚焦文创产业重点领域,跟踪研究AR/VR/MR、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核心技术的底层逻辑,通过来自国有文化企事业单位和多个行业头部企业的第一手鲜活调研资料,分析研究文创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发展现状、问题瓶颈。

  2、国际比较研究上海文创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路径。追踪研究近年来全球多个国家以及纽约、伦敦、东京、首尔等城市政府推动文创产业数字化发展的经验,如出台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战略、资金支持、搭建数字化发展公共服务平台、助力技术落地推广更多应用场景等,以及互联网龙头企业介入文创产业的趋势动向,为上海文化管理部门提供未来文创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思路建议。

  • 文化发展研究中心